元宵節(jié)剛過,我們黑龍江省第五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院地理國情普查踏勘小組一行4人便駕車從哈爾濱出發(fā),前往甘肅測區(qū)。
雖說出外業(yè)已經(jīng)不是第一次了,但是駕車3200多公里到測區(qū)踏勘卻是頭一回。沿途為了避開高峰路段,我們選擇了人煙稀少的北線“內(nèi)蒙古大通道”。雖然多走了100多公里,卻提前到達了測區(qū)。
遠離家鄉(xiāng),遠離城市,身處一個陌生的環(huán)境,出發(fā)時的激情慢慢淡了,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獨。好在有徐國勇副院長這位“老外業(yè)”在身邊,我們心里踏實了許多。
到達蘭州后,徐院長立即部署下一步工作。第二天一早,我們就到甘肅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收集資料,并進行溝通交流。甘肅局同志熱情接待了我們,他們的無私配合與關(guān)照,使我們在千里之外感覺到了親人般的溫暖。他們非常認真負責(zé),把能提供的資料全都毫無保留地給了我們。
拿到資料的當天,我們第一時間投入到資料分析工作中,為下一步測區(qū)實地踏勘做好充分準備。徐院長還給我們講了進入測區(qū)的一些注意事項,尤其強調(diào)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民族信仰。
第三天,我們自蘭州出發(fā),按照先定西、再隴南、后天水的順序逐市逐縣進行踏勘。定西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是山、梯田、干旱。山上居住的人吃不到自來水,也沒有辦法使用地下水,只能靠院子里的蓄水窖儲水。很難想象他們是怎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大山中,并創(chuàng)造出了如此壯觀的梯田景觀。
隴南地處秦巴山區(qū),早晨8時從定西出發(fā),雖然只有300多公里路,但道路崎嶇,徐院長與司機齊師傅輪流駕駛,連續(xù)走了近10個小時才到達武都區(qū)。隴南境內(nèi)溝壑縱橫、峰巒疊嶂,素有“一山有四季、十里不同天”之說,山上白雪皚皚,山下綠草如茵。沿著國道穿過崇山進入武都區(qū),一路沿白龍江而上,沿途各縣多為各種藥材之鄉(xiāng),米倉紅芪、文縣紋黨、宕昌當歸、銓水大黃飲譽全國。
自隴南進入天水,沿公路兩側(cè)種滿果樹,甚至村子里房前屋后也都種著果樹。天水是甘肅省第二大城市,主要經(jīng)濟支柱就是水果,花牛蘋果、秦安蜜桃、天水大櫻桃等暢銷全國。
自定西回到蘭州的第二天,趙隆傳院長的到來讓我們很驚喜。他此行一方面陪同局領(lǐng)導(dǎo)到甘肅局商討地理國情普查等相關(guān)事宜,一方面來測區(qū)慰問踏勘隊員。他詳細詢問了我們在踏勘及資料收集方面遇到的困難,隨即聯(lián)系當?shù)赜嘘P(guān)部門和人員溝通協(xié)調(diào),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。
當我們完成踏勘任務(wù),在機場等候返程飛機時,我突然意識到,離開哈爾濱還不到一個月,我就很想家了。而那些常年在外工作的“老外業(yè)”常年與家人分離,但他們毫無怨言、堅守崗位。此次踏勘我收獲頗豐,無論是學(xué)到的經(jīng)驗還是得到的感悟,都將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給我啟迪和幫助。(于洪雨)